品牌故事

从甘薯之父到红薯品牌”陈薯“

     甘薯原不产于我国,16世纪末由福州人陈振龙从“外番”引进,故称“番薯”,陈振龙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的“甘薯之父”。
  陈振龙,福州长乐县青桥村人(今长乐市鹤上镇青桥村人),生于明嘉靖二十二年(1543年),自幼饱读经书,年二十中秀才,后乡试不第,遂弃儒从商,到吕宋岛(今菲律宾)经商。振龙见当地到处种有朱薯,可生吃也可熟食,容易种植。他以敏锐的眼光认识到朱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,联想到家乡“闽都隘山阨海,土瘠民贫,赐雨少愆,饥谨存至,偶遭歉岁,待食嗷嗷”,若把朱薯引种乡土。将是一件造福万民的大好事。于是,潜心学会了朱薯种植之法,等待时机。万历二十一年(1593年),50岁的陈振龙不顾当地西班牙殖民政府不准带朱薯出境的禁令,花巨资购得几尺薯藤,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(另有“编入藤篮 ”、“封装于竹筒中 "等说法),藏匿于船中,经七昼夜航行,终于将薯种带回故乡福州。
  陈振龙的后代子孙“克承世业”,一直致力于将番薯引种、推广到全国各地,功绩卓著。陈振龙的曾孙陈以柱在浙江省鄞县试种番薯,把番薯从闽中推广种植到长江流域。
  陈振龙及其子孙虽出身布衣,商贾为业,却一心情系民生,花费了七代人的钱财和心血,引种、推广种植番薯,终有所成,泽被苍生,功德无量,为后人纪念。晚明史学家何乔远曾作《金薯颂》称赞陈振龙引种之功。清代中期,百姓在福州、福清等地建报功祠,主祀金学曾,配享陈振龙、陈经纶、陈世元。道光年间,福州人何则贤又在乌石山清冷台建“ 先薯亭 ”,纪念陈振龙把番薯传入中国的大爱行为。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曾赋词颂扬陈振龙“ 挟入藤篮试密航,归来闽海勤耕植。此功勋当得比神农,人谁识?”为追怀先辈功绩,“陈薯”品牌由此得名。